两年一届的巴黎国际两轮车展(即摩托车和自行车)9月底在法国凡尔赛门国际展览中心举行,来自各国20多家自行车生产厂商展出了自己的品牌车。目前,法国乃至欧盟国家的自行车市场前景广阔,作为“自行车王国”的中国应该有所作为。
前不久,记者参观了在法国凡尔赛门举行的巴黎国际两轮车展。
走进展厅,各种自行车色彩缤纷,琳琅满目,但是价格贵得吓人,一辆折叠车的售价可达873欧元,折合人民币8100多元。其实,800多欧元的价格在展厅内只不过是个“小弟弟”而已。一辆三、四岁儿童骑的自行车售价最低,为109欧元,普通的成人车多在300多欧元至700多欧元不等。一辆拉皮埃尔(LAPIRRE)品牌车的售价4500欧元,售价最高的达6000多欧元。这里面有一个奇怪的现象,售价越高的展台,围观的人反而越多,评头论足,不知是出于好奇,还是打算掏钱购置。
除生产标准车型外,有不少生产厂商还专门为消费者量体裁衣,按要求订做自行车。一些生产厂商还采用汽车销售的办法,增加“配置”需要另外加钱,如车身涂上消费者喜爱的色彩花纹等等。售价高了自然有利可图,于是,像奥迪这样的汽车生产厂商也趋之若鹜,纷纷推出了自行设计的自行车,并设展台招揽客户。
越来越受青睐
在展会上,巴黎市政府还专门设了一个展台,向观众提供市区自行车专道地图,市政府的目标是让自行车成为时尚的代步工具,从而减少城市污染和噪音,缓解城市道路拥挤。市政府提出的口号是,为了提高生活质量,让市民呼吸到新鲜空气,“推出你的自行车吧!”
目前,巴黎的自行车专门用道长131公里,为了鼓励市民多骑车,巴黎市政府今年将新增40公里专用车道,明年再增加40公里,同时将设6家出租修理店,为市民租车、修车提供便利。市政府计划,至2010年巴黎的自行车专用道将增加300公里,形成一个网络,让骑车人出行更为安全便捷。
记者半开玩笑、半正经地说,法国市场的自行车价格那么贵,如果法国向中国自行车开放,让大家都乐意买中国的廉价自行车,岂不能助市政府一臂之力!这话把接待人员也逗乐了。
据展会介绍,法国大部分城市都参加了让大家都来骑自行车的行动。除了巴黎外,法国的里昂、图卢兹、波尔多等其他大城市都在兴建自行车专用车道网,斯特拉斯堡、洛里昂、格勒诺布尔等城市几年前也制定了推广使用自行车的计划。
欧洲“车市”有多大
在车水马龙的巴黎大街上,骑自行车的人为数不多,但日日能见。出现堵车时,自行车在车流中穿梭往来,更显萧洒。多数拥有自行车的家庭,并不把它作为代步工具,只是在节假日或外出度假时作为休闲或运动。在假日,一些人将车固定在小轿车顶上,开到郊外或远处,再换骑自行车,周游附近的景点。也有的参加自行车协会组织的远行,长途跋涉。因此,自行车被称为“休闲车”。欧盟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大体如此。
尽管大街上的自行车不算多,但并不等于自行车的拥有量不大,销售不旺。欧盟是一个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自行车大市场,每年的自行车销售量达1500万辆上下。其中,德国、法国和英国是用车大户。
近年来,欧盟国家从欧盟外进口自行车的数量近来虽有起伏,但2002年出现了明显的升势,进口量达650.5万辆,大大超过了2001年的493.2万辆。法国家庭的自行车拥有量达2100万,接近每三个人一辆,而每年进口的自行车占其销量的一半左右。
欧盟国家不仅市场大,而且销售前景看好。
首先,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、城市交通日益拥挤的情况下,在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,提倡骑车代步无疑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。欧盟各国已意识到这一问题,并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。欧盟已将此列入了环保项目,并开展了“未来的城市是拥有自行车车道的城市”的运动,各成员国也相继制定了本国的自行车政策。
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了2002年至2012年的全国计划,主要目标是增加自行车在交通工具中的比例,加强骑车人的道路安全,将推动民众使用自行车作为政府运输政策一大内容,财政每年拨出1亿欧元用于自行车道的兴建和维修。英国也将在几年内兴建1万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,目标是在2012年使骑车人数比1996年增加3倍,对于骑车上班的人采取补贴,每英里补贴20便士,并建立了自行车全国论坛。
其次,从欧盟15国看,每年平均每千人中有42人购买自行车,达到和超过这一平均数的国家有荷兰、丹麦、德国、奥地利、瑞典、法国和比利时/卢森堡。从各国来看,对自行车的需求并不平衡,西班牙、意大利和希腊等南部国家由于气候较为炎热,购车人相对较少,而丹麦、芬兰和瑞典等北部国家相对较多。随着各国自行车政策的实施和落实,各国购车人的比例会有所提高,以自行车代步将逐渐成为社会的新时尚。
第三,欧盟国家的城市适合骑车。作为大都市的巴黎,市区面积并不大,环城路仅35公里,从东至西、从南到北的直线距离仅十多公里,除了19区和20区外整个城区路面较为平坦。其他欧洲城市也大抵如此。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,既可节约开支,免受堵车之苦,又可减少城市污染,起到强体健身作用,这一观念已为欧洲人所接受。
期待中国
中国是世界的“自行车王国”,据悉,拥有7000万辆的生产能力,仅天津一地去年生产的自行车就达2028万辆,预计今年产量接近3000万辆。如此大的产量,已使国内市场趋于饱和,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,特别是欧洲市场刻不容缓。
但是,在此次会展上,记者并未见到自行车王国生产厂商的身影,只有天津国展中心和自行车行业协会占据了一块小地盘,他们并不是来展销自行车的,而是来推销明年3月在天津举办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展览会。
从展会提供的数字看,除中国以外,2002年自行车消费超过百万辆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(2080万辆)、欧盟(1500万辆)、日本(1130万辆)、印度(900万辆)、巴西(500万辆)和俄罗斯(300万辆)。台湾省是欧盟的自行车进口大户,越南近年来对欧盟的出口增势迅猛,波兰对欧盟的出口稳步增长,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去年虽然出现了飞跃,从2001年的23.6万辆猛升至2002年的55.6万辆,但只居第四位。
中国自行车的价格无疑具有竞争力,但是,仅靠价格优势显然是不够的,而且往往遭遇进口国的反倾销,欧盟就对中国的自行车征收30.6%的反倾销税。要大踏步地进入欧盟市场,一是需要创造品牌,并为欧洲消费者广泛认可。可以考虑采取政府支持、行业协会组织、生产企业参与等办法,在销售量大的欧洲国家开办中国自行车专卖店。二是不断提高产品的品种和质量,特别要增强耐用性,讲究车架喷漆、轮子防锈、车辆的坚固性等,跟上世界自行车的生产潮流,让消费者无可挑剔。三是需要未雨绸缪,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。如果中国入世的过渡期结束,2005年欧盟取消反倾销税,自行车王国就可以在欧洲大陆大展宏图。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