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编者按】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台湾自行车制造商捷安特(Giant)所面临的挑战,似乎没有比“复兴”更贴切的了,这正是捷安特新概念自行车的名字。 |
<
捷安特在大约30年前创建,其创建者,69岁的董事长刘金标(King Liu),至今仍在空闲时间骑骑自行车。这家公司以其精良的赛车和山地车在全球赢得了车迷。
然而,随着山地车热的消退,公司需要找到新办法来维持增长。
捷安特已经成为台湾为数不多的全球性品牌公司之一,它目前正依靠自己的实力,希望成为一名创新者。
“以前,我们力图建造最好的赛车,我们获得了环法大赛的冠军,但赛车是欧洲人首创的。”捷安特总裁安东尼•罗(Antony Lo)说。
“我们还制造了最好的山地车,但山地车是美国人发明的。所以尽管你是最好的,但你只是一个追随者而已。”
罗先生称,通过推出“复兴”车型,公司已经证明自己能够能做得更多。
这款自行车的外表与众不同——高高的斜把手、舒适的靠背和小小的车轮,看起来像是直升飞机和电动滑板车的混合物。
罗先生是在接受背部手术后构思出“复兴”车型的,当时他需要一部比传统自行车更能让他运动自如的机器。
“复兴”以舒适为设计宗旨,它除去了高横梁,同时降低了坐垫,所以上、下车很方便。
捷安特公司相信,“复兴”已给销售带来了积极影响。据罗先生估计,公司去年销售额增长了10%,达5.3亿美元,净利润则跃升25%,达2800万美元。
“由于推出‘复兴’,我们获得了创新者的名声。”罗先生说。“我们将继续为此努力。”
他说,捷安特的180多名研发人员的工作重心将是每年推出一款新概念自行车,而不再是赛车和山地车。
公司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创新战略,主要是受市场驱动。
在几年前山地车流行的高峰时期,许多买得起山地车的人都买了一辆,从而导致捷安特销量激增。但是现在,这部分市场的增长率已滑落至低速档。
在寻找新趋势以刺激增长时,该公司也把目标对准了中国(内地),因为世界自行车年需求量的近一半来源于该地区。
捷安特在中国有两间工厂,并正在筹建第三间;它希望这一广阔的市场在塑造未来全球消费者的消费取向时,会起到关键作用。
目前,捷安特公司瞄准的产品是电动自行车,其传统车迷会认为它甚至还不如舒适型自行车“酷”。
罗先生说,电动自行车在世界其它地方被认为是一种利基产品,中国的需求量却从3年前的30万辆劲增到今年的300万辆,而且在今后5年中将继续增长至1500万辆。同时他强调说,这种趋势是“当前市场上最大的变化”。
日本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电动自行车市场,每年销售20万辆,而美国仅为3万辆,欧洲2万辆。
中国强劲需求的动力主要来自其正在壮大的中产阶级中的女性。
据罗先生称,在中国,去年捷安特销售了4万辆电动自行车,今后两年内公司将全力争取把市场份额提升到至少10%。
从长远观点来看,对捷安特电动自行车计划而言更为重要的是,中国市场庞大的规模将导致研发投资加大,以及价格降低——这两者在世界其它地方由于需求量不足都很难实现。
得益于电池的改良,以及材料和设计的进步,捷安特目前的电动自行车车型有50公里车程,充电时间只需一夜。其零售价为人民币1500元。
罗先生希望通过这些改进,能使公司在其它国家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。
“我们也许能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引入世界市场。”
然而电动自行车在美国和欧洲历来是为了迎合老年人需要而生产的,公司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重塑这一产品。
“我们在考虑我们能创造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,我们是否能为纽约和伦敦的市民制造一种新型交通工具。”